Search

從我高中參加中一中演辯社時,廢死議題就是基本的辯論題目,直到現在這個議題仍在台灣爭論不休。
  • Share this:

從我高中參加中一中演辯社時,廢死議題就是基本的辯論題目,直到現在這個議題仍在台灣爭論不休。

支持廢死的理論不外乎死刑不能減少犯罪率、可能會有冤獄、加害者也有基本人權等,只是我總是納悶,不斷保障加害者的人權,那被害者的人權在哪裡?還是因為被害者已經死亡了,所以也不用討論所謂的人權問題?看了很多支持廢死的論述,沒有一個對「保障被害者人權」有令人信服的說明,通常特意閃躲這個問題。

我也有女兒,所以看到被虐殺馬來西亞女大生父母的哭泣,感同身受,所以不必再提那些高傲的數據、理論、或寬恕,只有讓加害者親身嚐嚐被害者死前的驚恐和痛苦,才是平衡的處置。

很原始、不先進的想法?沒錯!處死罪證確鑿的犯人無法降低犯罪率?沒錯!但可以確實還給被害者「公平」,可以給被害者家屬最好的「慰藉」,保障被害者最後的「人權」。

不用再說些清高的理論,預謀、故意剝奪他人生存權利的人,自己的生存權利也該被剝奪,沒什麼好爭辯的!

「稍早班機落地後,鍾女母親在桃園機場泣不成聲,父親則面色嚴肅、不斷拍肩安撫妻子,2人在大批人員護送下入境,約要2、3小時才抵達高雄。

早前一日,鍾女雙親曾在馬來西亞受訪。父親表示,這是他第一次來台灣,也是最後一次來台;母親則說,希望嫌犯一命賠一命、被判處絞刑,讓對方體會被勒死的感覺多難受。」

新聞網址:
https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201101/1844541.htm?from=fb_et_news&fbclid=IwAR2YEI-_At5YzF-3woMPS4OegQ-FFukuI_8CbIegFJXIIWhoyAlCMp48rww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